茶厂负责人介绍说,品饮大致为观形、听声、察色、闻香、品韵这五个方面来品饮。元代刘秉忠《咏云芝茶》赞诗云:"铁色皱皮带老霜,含英咀美入诗肠;舌根未得天真味,鼻观先闻圣妙香".
张天福所谓"观音韵",是指香气馥郁持久,独特的兰花香,滋味醇厚甘鲜,喉韵好,回味悠久,七泡有余香。
古人有"未尝甘露味,先闻圣妙香"之妙说。细啜一口,舌根轻转,可感茶汤醇厚甘鲜;缓慢下咽,回甘带密,韵味无穷。
陈彬藩先生所着的《茶经新篇》中记载:的滋味十分浓郁,但浓而不涩,郁而不腻,余味回甘,有如陆游诗句"舌根常留甘尽日".
台湾着学专家吴振铎教授从其琥珀色茶汤中品得的"香韵"之美和"喉韵"之美,深情赞云:"蜜黄澄清近琥珀,幽兰浓郁舌根甘".
认为观音韵表征之一:"香韵"奇绝,乃嗅觉审美的"香韵";观音韵表征之二:"喉韵"甘醇,乃味觉审美的"喉韵".喉韵者,大抵是指回甘之味也。一个"香韵",一个"喉韵",这是观音韵在内质鉴评上的两大聚集之点。
正如茶谚所说:"品茶评茶讲学问,看色闻香比喉韵。"
准确理解观音韵,首先要把握韵和音韵的含义,《说文》谓韵者和也。声音和曰韵。《文心雕龙》注解韵为:"异音相从谓之和,同声相应谓之韵".
"韵"的含义有一个发展过程,最早始于语言和音乐,指声韵、音韵,其后用于书画领域,到宋代则到一切艺术领域,并且成为艺术作品的最高审美标准。
北宋美学家范温在《潜溪诗眼》中道"韵":凡事既尽其美,必有其韵,韵苟不胜,亦之其美。意思是说凡是最美的事物必定有韵,正所谓"韵者,美之极。"历代美学家曾经对于"韵"的含义有着各种规定:不俗谓之韵;潇洒谓之韵;生动传神谓之韵;简而穷理谓之韵。
历来中国艺术都擅长于表现一种深远的意境和绵长的韵味,"以韵传神"体现传统音乐精神的内核,其神韵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与音势的丰富变化上,对神、气的精通与妙悟,对清淡、真雅之美的追寻,它所能勾画的是人类至情至性的生命气质。
从这一角度看,观音韵就不单是指观音的兰者之香,更应该是是指香气的浓淡变化、王者之香的神秘莫测,若有若无、忽远忽近,缥缈不定。是一种香气的音韵流动和清幽隽永的暗香浮动。这种韵味是内在精神上的一种审美感悟和主观审美体验。
朱自清先生《荷塘月色》中对音韵的描述有助于我们对观音韵的理解:"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;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,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"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