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新闻中心

安溪铁观音与木栅铁观音的选购--皇赐铁观音www.kwanyintea.com

浏览 372 次【字号 】 发布时间:2012-7-9 8:25:19 打印本页

    林文治在《中国茶与功夫品艺》中指出:茶采摘分四季,数量最多,有头春、二春之分。于入夏前后十天着手采摘。夏茶则必于小暑前采摘,过后约四十日即可再摘,名“暑茶”。“”最香,要过白露后才好采摘,但数量少,不耐泡,回韵不及“”。“冬茶”要立冬后才采摘,产量更少。

    木栅的采收

    木栅的采收大同小异。一年收四次,分、夏茶、与冬茶。采茶的时候要看天气,有太阳的时候最好,时间为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。通常一株茶树隔四十天可采一次茶青。

    有经验的茶师有独到的看法。张富贵阐述张乃妙的理念说,每年春季采的,无论什么茶树,都较其他季节好。因为茶树过冬,受寒冬气候的制约,不长新叶,根部长期(三至五个月)吸取地里的肥料,春天来临,萌发出来的新芽饱含长期累积的丰盈茶质,自然美好。这方面的美,不同的茶树又有不同,也就是所谓的“早种茶非上茶”。早来者抢春,虽然可以满足渴望喝新茶的人们,但内涵不深厚;迟来者本质浑厚,比抢春者得到的当然更多、更好。

    茶“生日”有关系

    台湾有一群痴客喜好木栅茶。他们买茶还得看茶的“生日”。立春时的采收日期每年不一,制出的茶其就有所不同。讲究的人很在意早一日、晚一日。喝的茶不同,价格亦有差异。台中有位古董业者,将每年的茶采收时间翔实记录,长达数年。现在他喝茶遇到知己相互切磋,总会与之探讨一个问题:立春后八十七天和八十八天采收的茶哪一天的较佳?

    日本“茶界痴客”所见略同。张富贵提及,日本皇室认为的好茶为“八十八日茶”,即从立春算起第88天(即立夏前一两天,也就是满春时节)采收而制成的茶。在这个时候采摘的,在南方唯有茶。

    简言之,每一种茶树,唯为其上品。尤其是制时,大概只有一两天为制茶的“好茶日”。

    郑素琴收集木栅田野资料,得知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俗名:称“头水茶”;夏茶称“夏仔茶”、“二水茶”或“六月白”;称“白露笋”,如到“五水”时采收,亦叫“五水茶”。看看这些按节气、时间取的茶名,是否更觉的深刻与难解?

    除季节因素外,想要识得真观音,还得靠好眼力。从茶的外观品起,是有窍门的。

    真面目

   《县志》中谈及如何,讲到“干看外形”、“湿看内质”的方法。

    干看外形。看的外形特征,包括色泽、整碎度及匀净度,另外还可闻干茶香气。凡外形卷曲、紧结、重实、匀整,色泽砂绿、油润、鲜活,品种特征明显,干茶香气清纯,均为上品。

    湿看内质。将茶样经沸水冲泡后,从其香气、滋味、汤色、叶底等方面进行

    选购与木栅的技巧

    嗅香气

    采用热嗅、温嗅、冷嗅相结合的方法。茶的香气有品种香、地域香(也称风土香)和制造香。先嗅品种香是否突出,再区别香气高低、长短、强弱、纯浊。凡香气清高,馥郁幽长,皆为上品。

   《审评技术》中说得更为详细:香气靠嗅觉辨别。香气的出现,是本身含有的芳香物质通过沸水滚泡挥发而产生的(若开水温度不够高,则会影响香气)。挥发的芳香气体与嗅觉接触,溶解在鼻黏膜嗅觉神经附近的黏液里,嗅觉神经的末端受到刺激,通过电化学作用,使大脑产生香的感觉。

    嗅香气时,用手揭开杯盖,将鼻靠近杯沿,轻嗅或深嗅。为正确判断香气的高低和类型,嗅闻时应重复一两次,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长,时间长了容易失去嗅觉敏感度。

    类的花香可分为馥香型(香甜持久)、清香型(清长纯正)、淡香型(清长低沉)、青香型(高长有青味)、辛香型(刺激性强)、焦香型(有焦糖香)等,而则属馥香型。

    嗅香气时要注意

   (1)掌握冲泡时散发香味的时间。

   (2)注意嗅香温度:适合人的嗅香温度为五十至五十五摄氏度,超过则有热烫的感觉,影响灵敏度。但低于四十摄氏度则心气低闷。

   (3)嗅香时间:一般一次三至五秒,先轻嗅一两次,隔一段时间后再深嗅一次。

   (4)嗅叶底香:叶底香气不纯正可判定其品种混杂或做青不正常,毛茶有缺点或品管储藏不良,继续冲泡时则香气也不纯。但嗅叶底香时必须结合叶底色泽来判别香型,各品种的叶底香型各有特点。评判时应分几次来嗅再综合印象,每次冲泡都需嗅香气。第一次判别异味、香型、杂味;第二次判别香气浓淡、强弱;第三次主要判别香气持久性。

    看汤色

    名茶高级评茶师苏老师介绍说开汤后,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所呈现的色泽为汤色,又称水色。评判汤色要及时,因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很容易发生变化。汤色易受光线强弱、茶碗规格、容量大小、排列位置、沉淀物多少、冲泡时间长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。

    主要项目有:(1)茶汤颜色(金黄、橙黄、橙红、清黄等);(2)茶的混浊程度和碎屑;(3)茶汤浓度;(4)第一、二、三次冲泡时茶汤色泽等的变化差异。

    分析要:(1)结合茶汤温度。温度下降时茶汤会转浓。(2)和茶季相结合。春季汤色以金黄为佳,夏季则为橙黄,秋季以浅橙黄为最好。(3)和品种相结合。各品种汤色不同,为金黄、橙黄色,为清黄色等。茶汤的色泽分淡黄、青黄、淡红、褐红等。

    尝滋味

    滋味由味觉区分。茶汤的温度要适宜,一般是50 左右。茶汤太烫,味觉易受强烈刺激而麻木。温度过低也不行,一是味觉对温度低的茶汤灵敏度差;二是原本茶汤中与滋味相关的物质溶解在热汤中,既多又协调,随着温度下降,这些物质被析出,汤味会由协调变得不协调。

    第一次品尝时,刺激性最大,此时判别杂异味、品种、香型。第二次判别音韵、鲜爽度。第三次则判别滋味持久性、耐泡性。

    尝滋味时需注意

   (1)茶汤温度:以45 ~55 为宜,60 烫嘴,40 则茶汤色味加重,鲜度降低。

   (2)茶汤数量:每次取茶入口适宜量为四至五毫升。少于三毫升则嘴空,感觉不灵敏;多于八毫升则嘴满,茶汤难回旋分辨。

   (3)时间:一般为三至四秒,在口中回旋二至三次即可。时间长,会使味觉减弱,必要时可重复品尝二至三次。

   (4)尝味方法:茶汤一进口,先判别杂味和特殊品种味,再判别浓纯度,后回想甘鲜味,要重视茶进口时最初的感觉。重复品尝时应按照由淡至浓、低级至高级的顺序进行。

    用茶匙舀取适量茶汤入口,通过舌头吮吸使其在口腔中打转滚动,使口腔各部位的味蕾敏感细胞做出综合的滋味感觉反应。凡滋味醇厚,醇而带爽,厚而不涩,富有品种的“韵味”特征的,均为上品。

   《中国名茶》 记载:品评要先看外形,如条索紧结程度、叶色和起霜情形,再用小茶壶冲泡,倒入小茶杯闻香觉味。所谓“泡水长”,要经过两到三次冲泡,才能对香气、滋味做出正确结论。

    有别于其他茶种,其条索、叶色及起霜 , 都是制茶过程中伴随发酵作用而产生的现象,亦是茶客不可不注意的。

   《茶树品种志》中对茶香及其滋味有较具体的描述:茶滋味醇厚鲜甜,香气清芳高强,特殊之香气以“观音韵”有别于其他。水色金黄,叶底肥厚,柔软带润。

    的香味粗略分为品种香、花香、果香、蜜香、松脂香、季节香等,然而冲泡时会有转换。至于的茶质,将茶汤饮下后,将舌面与上颚接触则有一层厚厚的茶汁附在其中,之后数分钟则感喉头生津。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的香甜与甘醇,可将冲泡好的第二、第三泡茶汤放凉后再喝半口,用口腔温热茶汤,让茶汤徐徐滑入喉咙,再将口中的茶香用鼻孔向外吐气,即可感受到的香甜,接着再喝半口温的或冷的白开水,即可感受到的甘醇。

    评叶底

    分三个步骤 嗅余香、看叶底、洗茶渣。叶底的性状是色香味的体现。经冲泡后,部分香气溢出,部分香气混合在茶汤里,余下部分香气则混合在叶底。评嗅叶底香气要先热嗅后冷嗅。热嗅即倒出茶汤,趁叶底还热时嗅香,主要辨别香型强弱、长短、杂味、异味、焦味等。热嗅时叶底不可触鼻,不能翻动。冷嗅是将叶底倒转在杯盖上,嗅其冷香,也可嗅空杯。冷香热香俱佳则较高。

    观察茶渣要注意

   (1)嫩度:叶子是柔软有弹性还是硬挺。

   (2)匀整度:叶底大小是否一致,断碎叶片多还是少。

   (3)变色程度:叶子应转为黄绿色,如为青绿色即为杀青不足,墨绿色即为发酵不够。

   (4)红边红点:首先观察红边有没有占面积的20%以上。红边面积率加上其变色程度,总称发酵程度。其次要分辨红变度,必须是良好的鲜红色,而非发酵过度的褐红色。然后要观察红度是否均匀,如是部分红条加部分青硬条,则明显是混合堆。

   (5)品种纯度。

   (6)缺点:生产方面的缺点,如叶子嫩粗不匀、节长梗粗、叶色浓绿、有化肥气味;制茶方面的缺点,主要是叶子暗绿、青绿、死红条、焦条、断碎或含有夹杂物等。

    名茶官方对品饮鉴赏有下列描述:“外观 色泽乌润,绿中带褐;茶汤 呈蜜黄澄清;香味 茶干香气有甘浓香,冲泡后,香气为深厚之熟果香;滋味 汤味浓而醇厚,微涩中带有甘润味,并有弱果酸味,且回甘力强,一泡茶可连续冲泡多次;叶底 叶片边缘有红色边,叶中呈淡绿色,叶片完整枝叶连理。”

    游坤敏细究台湾并作出品评:外形需条索紧结卷曲,呈深铁色,再加上皱皱的青蛙皮与白霜为上品。茶开汤以后,水色以橙黄接近琥珀色为佳,由于它的发酵程度比冻顶茶高,因此其茶汤颜色接近橙黄色,而非金黄色。茶汤要澄清不浑浊,明亮不灰暗。而的香气是兰花香、熟果香及乳香的混合香(若是新茶,则有轻微火香)。香气比包种茶及冻顶茶更沉郁醇和,是属于“熟沉香”的茶类。茶汤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韵味,称为“
”或“观音韵”,似乎是某种成熟水果的香味,是其他
所没有的。用元朝诗人刘秉忠写的一首绝句来形容十分传神:“铁色皱皮老带霜,含英咀美入诗肠。舌根未得天真味,鼻观先闻圣妙香。”

本文摘自名茶  www.56tea.com


  发布时间:2012年7月9日 已被浏览 372
企业介绍 | 联系我们 | 服务专栏 | 付款方式 | 保密安全 | 发货通知 | 客户留言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导航 | 版权声明
Copyright © 2010-2011
地址:福建泉州安溪县珍田茶业合作社安溪铁观音茶厂 电话:联系人:苏志勇 电话:13665939199 0595-26396988 客服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邮政编码:362400
网站备案: